上次我们聊了比特币算力变化对矿工的影响,今天咱们再深入一点,聊聊一个和挖矿收益息息相关的话题——“全网难度”。这可是直接关系到大家口袋里的收益,所以,咱们今天就好好掰扯掰扯。
挖矿的朋友们对“算力”肯定不陌生,简单说,就是你的矿机每秒能进行多少次运算。市面上常见的比特币矿机,算力通常用T(Terahash)来衡量。理论上,T数越大,机器运算速度越快,单位时间内的产出自然就越多。
而“全网难度”,顾名思义,是和算力相对的一个概念。它代表着每T算力在单位时间内的实际产出。难度越大,每T算力的产出就越少。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全网难度”到底是谁说了算呢?
说到比特币的机制,就不得不提它的设计者——中本聪。严格来讲,全网难度是中本聪为了维持比特币发行节奏而设计的一个精妙的平衡机制。它的唯一目的,就是控制比特币的出块速度。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比特币的算力波动那么大,但出块速度却能始终保持在十分钟左右呢?
中本聪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他设定了一个规则:每2016个区块为一个测量周期。在标准情况下,这2016个区块应该在大约两周内被挖出。如果实际挖出时间少于两周,说明当前出块速度过快,系统就会自动提高全网难度,以此来减缓下一个两周的出块效率。
反过来,如果因为算力突然下降,导致出块速度太慢,系统就会自动调低全网难度,加快出块速度。比特币就是通过这种每两周一次的动态调整,来平衡算力波动对出块速度的影响。所以,你可以把全网难度理解为比特币出块速度的一个“调节阀”。
最近,比特币下一次全网难度调整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大概就剩不到一天了。随着市场行情的好转和全网算力的持续提升,目前的总算力已经接近55EH。按照比特币的规则计算,接下来的全网难度预计会上调10.39%,达到7.45T,这几乎已经逼近历史最高难度了。
对于我们挖矿的朋友来说,全网难度上升,直观上意味着挖矿产出会减少,听起来好像不是什么好消息。但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这并非完全是坏事。相反,我从中看到了整个行业基本面正在持续向好,甚至隐约有了牛市的迹象。
首先,全网难度上升,说明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新算力涌入,这是行业回暖最直接的体现,说明市场信心很足,大家对这个领域充满期待。
其次,从过往经验来看,全网算力提升带来的收益减少,通常都能通过资产价值在二级市场的溢价来弥补。真正让矿工们头疼的,反而是全网难度下降。还记得去年市场低谷时,全网难度一度跌到谷底,当时很多矿场都不得不选择停机,那才是真正的艰难时刻。
所以,我个人对这次全网难度的调整是持积极态度的。毕竟,整个行业的整体回暖,才符合我们矿工朋友们的长远利益。短期的小波动,往往预示着长期的大趋势。
那么,比特币系统具体是如何调整难度目标的呢?其实很简单,每当系统挖出2016个区块(这大约需要14天时间),它就会自动进行一次难度目标调整。所有区块高度是2016整数倍的区块,都会触发这个调整机制。
具体来说,如果上一个调整周期(也就是之前的2016个区块)的平均出块时间超过了10分钟,那就说明当前的挖矿难度有点高了,需要降低难度,系统会增大难度目标值(也就是让挖出下一个区块变得“容易”一些)。反之,如果前一个周期的平均出块时间少于10分钟,说明挖矿难度偏低,系统就会缩小难度目标,让挖矿变得“更难”一些。
比特币系统还设定了一个限制:难度目标上调和下调的范围都有4倍的上限。举个例子,假设由于算力暴涨,前一个周期的2016个区块只用了7天就全部挖出来了,那么系统会通过调整,将难度目标缩小一倍,这样就能让平均出块时间回到10分钟左右。但如果算力继续暴涨,导致2016个区块只用1天就挖完了,那难度目标最多也只能调整到原来的四分之一,不会无限缩小。
最后,给各位考虑参与数字资产挖矿的朋友们一些小建议:在选择挖矿设备时,千万别盲目追求算力最高的机器。现在ASIC芯片的工艺差距其实不大,算力过高往往意味着单个设备内部的ASIC芯片数量太多,结构复杂,一旦出现问题,维修起来会非常不便。
另外,对于回本周期,大家也要保持一个现实的预期,不要过于理想化。挖矿过程中,电力故障、网络中断、设备故障等各种运营风险都可能发生,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你最终的收益。所以,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风险评估,才能让你的挖矿之路走得更稳健。
丁丁打折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ICP证: 湘ICP备20009233号-2
Powered by 丁丁打折网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或夸大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丁丁网 dddazhe@hotmail.com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