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用难回”,这不仅是科技数码博主们对大屏笔记本的普遍共识,更是行业从“便携优先”转向“效率与舒适并重”的深层趋势。在当代办公场景中,大屏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尺寸升级——它重构了人机交互的物理边界,让信息密度与操作自由度形成微妙平衡。
今天,我们就来开箱一台最新上市的大屏轻薄笔记本——Hi D 16,带你感受下大屏轻薄本带来的魅力。
初见倾心:不止于大的好屏幕与贴心设计
Hi 16 一开箱就令人眼前一亮。深空灰的配色(也有皓月银可选)配合铝合金机身,质感相当在线,简约大气。A面一个大大的W,对应WIKO品牌首字母,倒过来看M则对应的是MateBook首字母,低调中透着点巧思。整机重量控制在1.72kg,厚度18mm,对于一台16英寸的笔记本来说,日常通勤或者移动办公并不会觉得有负担。
点亮屏幕,视觉冲击力十足。这块16英寸的大屏采用了极窄边框设计,屏占比高达90%,视野非常开阔。最让我满意的是它的16:10黄金比例(1920x1200分辨率),相比传统的16:9屏幕,纵向显示区域明显更多。这意味着什么?让Excel表格多呈现三行关键数据,剪辑时间轴少一次拖拽,网页浏览时减少30%的滚动频率…...这些看似细微的体验优化,将累积成日均数小时的时间红利,让你从繁重的工作里获得小小的Buff。
屏幕的护眼功能也是我重点考察的。Hi MateBook D 16 没让我失望,它通过了德国莱茵TÜV硬件级低蓝光认证,并且支持DC调光无频闪。实际体验下来,连续工作数小时,确实没有原来那种眼睛干涩疲劳的感觉。配合100% sRGB广色域和300nit亮度,色彩显示准确、生动,无论是处理图片素材还是下班后追剧,观感都很舒适。
对了,这屏幕还是雾面屏,能有效防眩光,即使在光线复杂的咖啡馆靠窗位置,屏幕内容依然清晰可见,这点比我之前那台“镜面屏”老本好太多了。
屏幕还能做到180度开合,无论是在办公桌上码字,还是临时在地铁上改稿子、窝在家里的沙发上娱乐,都能找到最舒服的角度。
性能释放:从容应对工作与轻创作
聊完了“面子”,再来看看“里子”。 这台 Hi MateBook D 16 搭载的是 全新英特尔®酷睿™5 处理器 210H。请注意这个“H”后缀,这意味着它是一颗标压处理器,相比常见的低压U,能提供更强的性能基础。这颗CPU拥有4个性能核+4个能效核,构成8核心12线程的规格,睿频可达4.8GHz,CPU的TDP能达到40瓦。图形处理方面,则依赖于Intel®Graphics显卡。配合我这台的16GB LPDDR4X内存和1TB NVMe SSD,应对日常图形任务和一些轻度创作是足够的。
那么实际表现如何呢?在我的日常办公场景下,同时打开十几个浏览器标签页、挂着微信、处理Word文档和Excel表格,再放点背景音乐,整个过程切换流畅,丝毫感觉不到卡顿。这完全符合我对一台合格生产力工具的预期。
为了进一步探探它的底,我进行了一些高强度的测试:
大型文件处理:尝试打开一个400多MB的PSD设计文件,加载速度比我预想的要快,过程中操作也比较跟手。接着导入2.3GB的单反相机拍摄的RAW格式照片,总共用时13秒,没有出现恼人的等待或卡顿现象。
视频剪辑:首先是处理手机拍摄的4K视频素材。在常用的剪辑软件(如剪映)里,拖拽时间线、叠加两三条视频轨道进行编辑,都感觉“毫无压力”。
随后,我挑战了一下更“吃”性能的场景,使用专业软件 Adobe Premiere Pro 导入并剪辑单反拍摄的4K S-Log3格式视频。让我惊喜的是,它依然展现出了不错的实用性,对于预览播放和进行简单的双轨道剪辑,体验还算流畅。如果是制作一些要求不高的企业宣传短片,用更轻量级的剪映来完成,更加没有压力了。
如果确实遇到了需要“火力全开”的时刻,比如批量导出图片或者进行视频渲染,只需要按下 Fn+P 组合键,就能一键切换到“高能模式”,让处理器性能得到更充分的释放。
性能释放往往伴随着发热和噪音,这也是我重点关注的地方。我以前那款笔记本,稍微时间长一些,就发热严重。而Hi MateBook D 16 在散热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甚至有点凉快得让人怀疑。在正常的文档处理、网页浏览等办公状态下,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用手触摸键盘区域,只是温温的。用热成像仪测试,键盘区域的最高温度也只有37.8℃。
翻看D面(底部),也只有出风口附近能感受到一点点温热,远达不到烫手的程度,热成像实测温度都不到39℃ 。整个过程非常安静,几乎听不到风扇的噪音。
能做到这样出色的温控表现,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内部采用的双鲨鱼鳍风扇设计,配备79片0.2mm超薄扇叶,能高效地将热量导出,确保性能持续稳定输出的同时,也带来了安静凉爽的使用体验。
续航与连接:告别焦虑,时刻在线
作为需要经常外出干活的打工人,续航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Hi MateBook D 16 内置了相当给力的70Wh大容量电池。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它在均衡模式下的表现:处理文档、浏览网页这样的轻度使用,连续工作2.5个小时后,电量从100%下降到77% ,当时系统预估剩余使用时间还有超过6个小时!这颗电池确实很耐用!
这样的表现让我非常有信心,平时拉着它去咖啡馆码字,或者在高铁上处理紧急工作,应付大半天不插电的移动办公场景基本没什么问题,大大缓解了我的“电量焦虑症”。更何况,它还配备了一个小巧便携的65W USB-C快充适配器,支持PD协议,就算真的遇到电量告急的状况,也能利用碎片时间快速“回血”,时刻保持在线状态。
网络连接方面,Hi MateBook D 16 还有一个“隐藏技能”——超材料天线。官方说法是最远连接距离可达270米,“有信号就能连”。虽然我没条件去测极限距离,但在我家那个Wi-Fi信号老大难的角落房间,以前的笔记本经常断线,现在用 Hi MateBook D 16 连接稳定多了,视频通话、下载文件都顺畅不少。它对信号的捕捉和抗干扰能力确实更强,尤其是在网络环境复杂的公共场所,比如信号源较远的咖啡厅或会议室边缘,也能带来更稳定、不掉线的连接体验,保证工作学习不被打断,就是传说中的“稳如老狗”。
智慧互联与AI赋能:让工作更“聪明”
在设备互联方面的体验自然是 Hi MateBook D 16 的一大亮点。实际用下来,这部分功能确实给我的工作流带来了不少便利。
在电脑主屏右下方,有一个类似控制中心的“超级管家”软件入口。登录账号后,我的手机、平板甚至蓝牙耳机都能在这里被识别,并能通过简单的拖拽操作实现连接。
我最常用的还是手机与电脑的协同。连接成功后,手机屏幕就能直接“投”到电脑上,我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用鼠标键盘来操作手机,无论是回复微信、刷信息流,还是编辑、保存手机里的文件都非常的方便。文件传输也变得轻而易举,直接拖拽就行,速度很快。
让我惊喜的是,它支持同时在电脑桌面上打开最多3个手机应用窗口!我可以对照着手机里的资料写稿,或者多开购物App比价,再或者打开几个资讯App做攻略。这种多任务并行的能力,确实让信息处理更加直观高效。如果你和我一样,用的也是折叠屏手机,这种多窗口体验将快乐加倍!
Hi MateBook D 16 的与平板的多屏协同同样实用。根据需要,我可以把平板设置为电脑的镜像屏幕,或者作为扩展屏幕来使用。用来程序多开,把参考资料窗口拖到平板上,主屏专注于编辑;开会时用平板看笔记,甚至做演讲时拿它当提词器,真的特别方便。
当然,今年AI这么火,Hi MateBook D 16 也没落下。在超级管家里,我发现了一个“AI空间”的入口,它集成了目前市面上不少主流的AI应用,从文案润色、代码编程到图片生成等等,都能快速访问。
Hi MateBook D 16自身也集成了一些AI功能。比如,AI慧眼是视频会议时的神器,虚拟背景能一键切换背景,拯救杂乱的居家环境,美颜模式也让我在镜头前状态更好。开线上会议时,环境噪音是个大问题。Hi MateBook D 16 的双麦克风配合AI降噪算法效果不错,提供了多种模式。例如,启“静谧空间通话”,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声音,屏蔽周围人声干扰。我在嘈杂的咖啡馆试过,对方反馈通话质量很清晰。
对了键盘F6和F7键之间那个独立的智慧语音键,能快速调用语音输入或AI字幕功能。语音输入识别率很高,直接在Word、记事本里说话就能转成文字,记录灵感、做会议纪要时能解放双手。AI字幕则可以在你看外语视频或者参加跨国会议时,实时生成中文字幕(支持中英日韩互译),大大降低了语言障碍。
效率倍增:为职场人量身打造的细节
16英寸机身带来的另一个显性优势就是键盘区域更宽裕。Hi MateBook D 16 毫不吝啬地给到了全尺寸键盘,并且配备了独立的数字小键盘!对于我这种偶尔需要处理数据报表,或者像财务、金融、教育行业的朋友们来说,这简直是福音,输入数字的效率提升不是一点半点。
键盘本身的敲击体验也值得称赞。1.5mm的高键程,反馈清晰有力,同时采用了所谓的“Soft-landing软着陆”设计,触底感觉柔和,长时间码字不易疲劳,手指就像在进行舒适的按摩。
键盘上方还贴心地设置了四个物理快捷键:计算器、智慧搜索、返回桌面和摄像头开关。特别是摄像头物理开关,能从硬件层面关闭摄像头,对注重隐私安全的用户来说,安全感拉满。F6和F7之间还有一个独立的智慧语音键,后面会详细讲它的妙用。
不过,在操控方面还是有些小遗憾的。相比起16寸的 Pro,Hi MateBook D 16的触摸板的面积算不上很大。好在,Hi MateBook D 16触控板的反馈非常流畅,定位也很精准,日常使用时够用且好用的。
电源键集成了指纹识别,轻触即可开机并解锁进入桌面,告别输密码的繁琐,尤其在需要快速响应工作的场景下,这个体验提升非常明显。
接口方面,Hi MateBook D 16 给得也算齐全:一个全功能USB-C(支持充电、数据传输和视频输出)、一个USB 3.2 Gen1、一个USB 2.0、一个HDMI 1.4和一个3.5mm耳机孔。日常连接鼠标、U盘、外接显示器、手机充电等需求基本都能满足。
还有一个“隐形福利”——Hi MateBook D 16 预装了正版Windows 11家庭版及价值748元的Office家庭,开箱激活就能永久免费使用Word、Excel、PPT等常用办公软件。光是这笔软件费用,就感觉“值回票价”了。
而且我发现一个贴心的小细节,到手后1TB的硬盘已经预先分好了两个区(C盘和D盘),避免了所有资料堆在系统盘的风险,万一系统需要重装,数据也更安全。
Hi MateBook D 14:轻装上阵的选择
除了我体验的这款Hi MateBook D 16,WIKO还同步推出了 Hi MateBook D 14。它更轻薄,重量仅1.39kg,厚度15.9mm,非常适合对便携性要求更高的用户,比如需要天天背着电脑通勤或者经常出差的朋友。屏幕同样是16:10的护眼全面屏,处理器也是同款全新英特尔®酷睿™5 210H(但CPU的TDP是30瓦),多屏协同、智慧功能、超材料天线等核心体验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电池容量为56Wh,散热为单风扇,且没有独立数字小键盘。选择哪款,主要看你对屏幕尺寸、便携性和数字小键盘的需求了。
总结:值得推荐的高效生产力伙伴
经过这段时间的深度使用,Hi MateBook D 16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它精准地抓住了像我这样的职场用户的核心痛点:
出色的16英寸16:10护眼大屏:视觉舒适,效率提升明显。
强劲且均衡的性能表现:全新英特尔®酷睿™5处理器配合良好的散热,从容应对日常办公和轻度创作。
稳定可靠的长续航与网络连接:70Wh大电池和超材料天线让人告别焦虑。
实用便捷的智慧互联与AI功能:多屏协同、AI慧眼、智慧语音等功能实实在在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体验。
贴心的细节设计:独立数字小键盘、舒适的键盘手感、丰富的接口、预装正版Office等都体现了对用户的关怀。
可靠的品质与服务:金属机身、严苛的测试标准加上2年整机保修,让人用得放心。
当然,它也有小小的遗憾,比如触控板面积如果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但瑕不掩瑜,结合其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尤其算上各种补贴后),Hi MateBook D 16无疑是一款质价比非常高的生产力工具。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追求高效办公、注重屏幕体验和实用性的职场人,那么这款 Hi MateBook D 16 绝对值得你纳入考虑范围。它就像一位可靠、能干又不张扬的工作伙伴,能实实在在地帮你提升效率,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当初朋友的推荐,现在看来,眼光确实不错!
本文转载于:https://www.sohu.com/a/891025333_223764 如有侵犯,请联系dddazheyh@163.com删除
丁丁打折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ICP证: 湘ICP备20009233号-2
Powered by 丁丁打折网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或夸大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丁丁网 dddazhe@hotmail.com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