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市场近期看似一片繁荣:现货ETF的上线、比特币和以太坊ETF吸引了大量资金,甚至部分国家开始将比特币视为储备资产。然而,表面的繁华背后,却隐藏着令人不安的信号:加密行业的创新引擎正在减速,曾经的激进和冒险精神正在被风险规避所取代。
从DeFi、NFT到去中心化科学(DeSci),曾经那些充满野心的构想,如今似乎逐渐被更稳妥、更商业化的模式所替代。这不禁让人思考:加密行业是否正在走向成熟,又或者,它正逐渐失去最初的活力与雄心?
价格上涨掩盖不了创新放缓的事实。但这仅仅是表象吗?我认为,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行业整体的野心正在消退,对风险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
加密行业最初的魅力,正是源于其颠覆世界的激进理念。然而,如今,许多项目似乎更倾向于寻求监管批准和机构的认可,而非挑战既有的秩序。Vitalik Buterin在2023年关于“让以太坊回归赛博朋克精神”的文章中,就表达了类似的担忧:“我们存在的目的不仅是开发孤立的工具和游戏,而是整体性地推动一个更自由、更开放的社会和经济……” 这番话,值得我们深思。
回顾本轮周期,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并不多。AI与加密的结合,算是一个,但这本身是外部技术带来的,并非加密行业自身产生的突破。而那些以快速致富为唯一目标的“meme币”项目,更是与行业初衷背道而驰。
还记得过去我们常常听到的口号吗?“XXX项目是前所未有的平等化尝试,野心勃勃,一旦成功,将彻底改变社会结构。” 但如今,这种激进的宣言已经少之又少。
对比一下,上一个周期,我们见证了DeFi、NFT、DeFi挖矿、P2E游戏、元宇宙等一系列激进的创新。2020-2021年间,代币经济模式更是百花齐放,各种新颖的模型层出不穷,例如Rebasing代币、ve模型、(3,3)模型、流动性挖矿等等。如今,项目和投资机构更倾向于采用经过时间检验的简单模式,稳健运营成为主流,因为他们通常只有一次机会。
2017年的ICO狂潮,或许是加密行业野心的巅峰时期。各种大胆的想法层出不穷,虽然大部分项目最终失败,但正是这些疯狂的尝试,吸引了无数人加入这场变革。 而如今,监管加强,风险规避情绪上升,这或许是最后一次能够催生真正创新的“泡沫式周期”。
当然,并非所有项目都失去了雄心。以下是一些仍然值得关注的项目,它们在各自领域大胆探索,试图突破现有边界:
这些项目,有的想法可能过于激进,甚至可能最终失败,但这正是雄心的体现。它们代表着对更好未来的追求,即使这意味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以太坊似乎并未出现在这个名单中。虽然以太坊依然是重要的平台,但其“赛博朋克”愿景似乎有所淡化。即将到来的升级,更多的是修修补补,而非颠覆性的创新。以太坊似乎将扩展的重任交给了Layer 2,而其自身的发展方向,仍然不够清晰。
相比之下,Solana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坚持单片链模式。未来哪种模式更胜一筹,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似乎正陷入一种停滞。创新放缓,人们对未来缺乏期待。而加密行业,曾经是世界上最具创新活力的领域之一,如今却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部分原因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似乎开始接受技术上的限制,对DeFi和DAO的去中心化程度降低的容忍度越来越高。 我们是否已经忘记了最初的梦想?
LQTY和ENA的市值差距,或许正反映出这种转变:高收益,比真正的去中心化更重要。 如果代币价格持续上涨,又何必冒险呢?
但如果我们始终安于现状,加密行业最终将会变得索然无味。 我们需要重新找回那份开拓进取的雄心,去探索新的边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丁丁打折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ICP证: 湘ICP备20009233号-2
Powered by 丁丁打折网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或夸大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丁丁网 dddazhe@hotmail.com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