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打折网 - 网友优惠券分享网站,有688999个用户

京东优惠券 小米有品优惠券

当前位置 : 首页>web3>Stacks:比特币生态的老牌先锋

Stacks:比特币生态的老牌先锋

类别:web3 发布时间:2025-06-16 05:55

资金开始“念旧”,谈谈比特币生态的绝对老币Stacks

最近,老币板块的表现相当抢眼,这让我想起了比特币生态中的老牌项目Stacks。Stacks在比特币生态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技术优势,让我们从以下三点来深入探讨一下:

1)虽然Stacks没有参与到BTC Layer2的FOMO潮中,但它早已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

2)Stacks的POX共识机制通过经济绑定,搭上了BTC增长的快车;

3)sBTC的原生BTC跨链设计,虽然没有Babylon的加密技巧,但足以称得上“原生”。

让我们从技术角度逐一分析这三点:

1)回顾2017年,比特币社区内保守派和创新派之间的争论激烈。保守派认为比特币应该简化功能,专注于作为储备资产;而创新派则认为比特币需要拓展更多应用场景,以支持智能合约功能来应对以太坊等新链的竞争。Stacks选择了后者,这在当时显得有些另类。但多年后,Ordinals协议引发的BTC链上资产发行潮和BTC Layer2网络扩展潮等,都证明了Stacks当初的选择具有战略眼光。可以说,Stacks是这场BTC生态扩展热潮的鼻祖。虽然这场主要由华人推动的BTC FOMO潮中,Stacks似乎“缺席”,但其纯技术导向和稳健发展的底气,让它享受到了市场对BTC Layer2的预期红利,整体市场表现相当不错。作为先行者,Stacks经过7年的沉淀和市场验证,已经探索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栈,为BTC探索智能合约实践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范例。

2)Stacks的技术架构和运行机制有些“另类”,这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POX共识机制上。Stacks没有采用当时常见的POW或POS共识机制,而是采用了POX(Proof of Transfer)转账证明机制。Stacks网络的矿工需要向比特币主网证明它们发起了BTC转向特定地址的转账,才能赢得Stacks网络的“出块权”,并获得$STX奖励。而Stacks网络的用户(持有者)通过持有并质押STX一定周期,可以按比例获得矿工投入的BTC分红。POX共识机制整体偏向“双层设计”,比特币网络作为基础层,沉淀并锁定BTC资产,提供网络“共识层”安全;而Stacks网络则作为“执行层”,落地复杂的智能合约相关应用和网络通信协作。这种设计,充分维持了BTC主网的权威性,并通过“经济绑定”与比特币主网达成“强相关”。

矿工参与出块的主要成本在于投入一定的BTC,BTC价格越高,矿工挖矿的成本就越高,STX的奖励也越珍贵。用户质押STX以维护网络安全,这与大多数POS网络的安全维护方式类似,但区别在于,Stacks网络的用户质押$STX可以获得BTC奖励。这种“良性”的经济内循环,使得矿工消耗BTC争取出块权,而这部分BTC又会分给Stakers,吸引更多用户主动质押以获取BTC奖励,进而减少STX的流通量,带动BTC二级市场价格表现出色,进一步调动矿工消耗BTC挖矿的积极性。对矿工而言,如果STX挖矿无利可图,挖矿业态就难以发展;对用户而言,质押STX资产的风险可以通过获得实打实的BTC奖励来对冲。这种特别的经济激励机制,使得Stacks在抗市场波动和市场生态稳定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在BTC价格持续上升周期时,整个网络的消耗成本和分红奖励都会同步提升,意味着网络本身沉淀的价值也会增长。而且,Stacks可以根据BTC的二级市场价格调整挖矿难度,矿工投入BTC的成本和奖励STX的比例成正比。在我看来,Stacks这套POX共识机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绑定了BTC这个市场最稳固的资产,依附BTC提供网络安全,又通过BTC获得网络预期增强,解决了POS网络质押资产长期看“亏损”的困境。

3)最近,Stacks的产品负责人@andrerserrano分享了sBTC即将部署主网上线的概述,可以看出sBTC这个号称原生BTC跨链资产的独特之处。相较于普遍采用的中心化托管资产,链A锁资产链B Mint资产的传统Wrapped版本资产包装方式,sBTC实现了BTC原生安全性、免跨链性、原子交易、无中心化风险点等技术Native特性。具体实现方式是,Stacks采用多签门限机制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在比特币主网有大量“签名者”来验证交易和实施多签名操作。用户向指定的BTC多签名地址发送BTC资产,交易确认后,Stacks协议的签名者部署方监控并验证交易后,会自动在Stacks网络铸造相应的sBTC给用户。关键点在于Stacks部署了大量的独立签名节点,比如100个,当门限数量足够多的节点签名确认后,交易才会被真正验证确认,比如(68/100)。

为了更快速理解这种多签名机制的优劣,我试着用@babylonlabs_io做一下比较:Babylon的特别之处是采用了数学加密算法技巧来保证节点不作恶,因为若节点作恶其私钥就会“暴露”,这大大限制了其作恶可能性;相较之下,Stacks的机制比较简单,靠大量轻节点的信任和较高的阈值设计来降低作恶概率,一旦发生作恶,Stacks网络本身倚重经济捆绑的机制又会很好互补,较严重的Slash惩罚特性会极大降低节点作恶的风险。当然,这种靠规模数量堆砌起来的多签安全机制,也会有一个不够灵活的特点,比如若100个节点中的大部分节点地址更换后,原先的多签名地址资产就得被迫迁移。因此Stacks有在探索Multisig2等超前的“动态成员”管理机制,以拓展多层验证机制和权限分级控制等灵活特性。总之,会探索更精密安全的方法持续做技术优化。

丁丁打折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ICP证: 湘ICP备20009233号-2

Powered by 丁丁打折网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或夸大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丁丁网 dddazhe@hotmail.com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