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打折网 - 网友优惠券分享网站,有688999个用户

京东优惠券 小米有品优惠券

当前位置 : 首页>web3>故宫结构特点:600年秘闻,你不知道的事

故宫结构特点:600年秘闻,你不知道的事

类别:web3 发布时间:2025-08-30 17:50

故宫六百年: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最近看了《故宫贺岁》这个节目,真是被故宫的魅力深深吸引了!今年,这座古老的宫殿迎来了600岁的生日,想想它经历了明清两代的风风雨雨,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走进故宫,聊聊那些你可能没听说过的故事。

上图_ 故宫旧照

故宫的建立与迁都

话说当年,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朱棣大手一挥,决定迁都北京。对于明朝的君臣来说,北京城就像一个梦,而紫禁城就是梦中最美的宫殿。这座宫殿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修建,由蒯祥主持,蔡信设计,足足花了十四年才完工。

北京紫禁城以南京皇宫为蓝本,但规模更加宏大。它占地72公顷,由无数个院落组成,据说有9999间半房屋(据说天宫有一万间,为了不超越天宫,也为了避免“满招损”)。宫殿周围是10米高的宫墙和50多米宽的护城河,四角还有精美的角楼,南面正中就是著名的午门。

故宫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主体,建在三层汉白玉石台基上,是皇帝行使权力和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地方,东西两侧的六宫则是妃嫔们的住所。

上图_ 故宫平面图

故宫的风水玄机

皇家建造宫殿,风水可是头等大事。那么,故宫的风水体现在哪里呢?

先简单科普一下古代的风水知识。古代风水讲究藏风聚水,认为风水可以影响人的运势。风水分为阳宅风水和阴宅风水,阳宅就是活人居住的地方,阴宅就是墓地。

故宫的风水其实也分为“大风水”和“内风水”。

先说说故宫与周围建筑构成的大风水。故宫是国家政权的办公场所,也是皇帝和皇室成员的住所。古人认为皇帝是天的儿子,所以特意选在北京的正中建立故宫,这就是故宫大风水的第一要务——中正。为了配合故宫,还在外围建立了一系列建筑,共同构成了北京的“中轴线”,而故宫就位于这条中轴线上。

故宫的“中正”还体现在它所处的位置。明朝修建北京城时,将北京城分为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从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故宫被两层城墙紧紧包裹。

当年朱棣迁都北京时,北京还有元大都的旧址。朱棣决定将宫殿中轴东移,使元大都宫殿原中轴落在了西边,处于风水上的“白虎”位置,以此来压制前朝的残余势力。同时,还修建了人工景山,形成了主山(景山)---宫穴(紫禁城)---朝案山(永定门外的大台山“燕墩”)的风水格局。故宫的布局还参考了星宿的排列。中国古代将天空分为太微、紫微、天帝三垣,紫微垣位于中央,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明朝皇帝将皇宫命名为“紫微宫”(紫禁城之名由此而来),寓意着皇宫是人间的天宫。

上图_ 景山公园与故宫位置所在

说完了大风水,再来说说故宫的内风水。如果说故宫的大风水的特点是中正,那么故宫的内风水的特点就是上和天数。

紫禁城中最大的太和殿布置在中央,后面配以中和殿、保和殿,象征着天阙三垣。三大殿下设三层台阶,象征太微垣下的“三台”星。以上是“前廷”,属于阳,以和偶阴奇阳的数理;“后寝”部分属于阴,也按照紫微垣布局。中央是乾清、坤宁、交泰三宫,左右是东西六宫,总计是十五宫,与紫微恒十五星的数量相符。

上图_ 故宫午门 旧照

故宫,那些消失的部分

明朝灭亡后,清朝接手了故宫,基本上没有做过什么大的改动。但是后来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还是做出了一些改变。建国后,紫禁城从最外边往里边依次是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也就是说,故宫最外端有一座大清门。这座大清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原址在正阳门北侧,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南边一带,但这座大门已经不复存在了。

明朝朱棣建造故宫时,和民间房子一样,最外边有一座大门,大门外有影壁。这座大门最初被命名为大明门;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入关,接手故宫后,就把大明门改为了“大清门”;1911年,清朝也灭亡了,中华民国建立,又把“大清门”改为了“中华门”。1949年,政府决定将这座大门拆除,建成了天安门广场。

上图_ 大清门 旧照

故宫,那些消失的名称

你知道吗?故宫不仅有消失的部分,还有消失的名称。这主要是因为明朝灭亡后,清朝为了适应新朝的需要,对过去的名字进行了一番改动。上文提到的大明门改为大清门就是一个例子。

你可知道,故宫所有的大殿都改过名呢!

首先要说的就是太和殿——太和殿原来不叫“太和殿”!太和殿作为故宫最主要的大殿,改名可不止一次!

朱棣建立故宫后,最初将太和殿命名为“奉天殿”,这是因为明朝自称受命于天,所以把首都命名为带“天”字的,那时管南京叫“应天”,后来迁都北京,又管北京叫“顺天”。“奉天殿”就是和这个原因被命名,意味着“奉天应命”。后来,嘉靖四十一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才改为“太和殿”。

上图_ 1930年代 太和殿

中和殿原来叫“华盖殿”,清朝改为“中和殿”;三大殿最后的“保和殿”原名“谨身殿”,也是满清入关后改为“保和殿”。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入关后,将所有宫殿的牌匾都换了,在新的牌匾上题写了满文。

故宫,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地方,有着说不尽的历史话题,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味。

丁丁打折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ICP证: 湘ICP备20009233号-2

Powered by 丁丁打折网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或夸大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丁丁网 dddazhe@hotmail.com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