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的世界,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血本无归。最近看到一篇报道,一个韩国大学生因为“π Network”和他父亲闹翻了,这事儿挺有意思,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大学生化名 YSM,他说他爸特别相信“π”会是下一个比特币。YSM 自己觉得这东西不太靠谱,但他爸根本不听,还老让他也去“挖矿”。
更夸张的是,他爸开炸鸡店,竟然开始接受“π”支付了。结果呢?收入反而下降了。YSM 说,他爸那些“π”友经常来店里喝酒聊天,然后用“π”结账。这“π”又不能直接用,他爸还觉得以后肯定值大钱,家里为此没少吵架。
不过,YSM 他爸觉得自从接受“π”之后,生意反而更好了,因为很多人都冲着能用“π”才来的。
之前也看到过报道,在台湾也有不少商家接受“π”支付,涵盖了吃穿住行各个方面。这算是“π”的一种落地应用吧。
抛开商家接受“π”支付这件事,很多人觉得“挖π”不用花钱,没什么损失。但这些年,“π”一直被质疑是庞氏骗 局。主要问题是,它要求用户进行 KYC 验证,但又没有实际交易的产品。这让人怀疑项目方和创始人的动机。
韩国加密货币分析师 Coin Lupin 认为,“π”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奖励系统,根本算不上加密货币。他说:“挖矿不仅仅是获取奖励,还涉及到区块的生产。而“π”一开始甚至没有区块链。”
知名安全公司慢雾的创始人 Cos 也说:““π”在中国非常受欢迎……币圈里的人基本不碰“π”,但圈外人偶尔会聊起它。”
备注:π 的挖矿功能在 2019 年该应用程序推出后不久便上线了,这甚至早于该网络在 2021 年 12 月宣布其“封闭主网”的启动,因此也有人认为π 币更像是一种会员点数。
“π”的用户群体跟传统的加密货币玩家不太一样,他们被称为“先驱者”,通常年龄偏大,在亚洲国家尤其受欢迎。
对于质疑的声音,“π”的拥护者反驳说,他们没损失什么,只是每天点一下 App 挖“π”而已(有时候看看广告)。
但 AIMultiple 的首席分析师 Cem Dilmegani 认为:“诈 骗不仅仅是财务上的损失,还浪费了人们的时间,而时间是很宝贵的。”
跟其他 Web3 项目不同,“π”的核心团队要求用户必须完成 KYC 验证,才能把“π”转移到主网。这意味着用户需要提供个人信息,这存在一定的风险。
此外,用户需要通过手机号码或社交媒体账号来“保护”账户。Dilmegani 认为,拥有经过 KYC 验证的用户可以增加广告收入(“π Network”的社交媒体账号声称有 1300 万用户通过了 KYC 验证)。
分析师 Coin Lupin 说:“KYC 通常是在交易所或数字资产管理工具中进行处理,没有其他加密货币公司会自己做这件事。”
Pi Network 对其矿工设有一系列不同寻常的要求
另外,AIMultiple 分析师发现,“π Network”在社交媒体页面上列出了几百名员工,其中一些人被列为“π Network 大使”或“π 矿工”。这暗示用户提交的个人数据可能会由其他社区成员进行评估,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Pi Network 附属账户的范例
最关键的问题是,“π 主网”到底什么时候上线?去年 12 月,π 团队说,如果满足一系列条件,将在今年推出开放式主网。条件包括:
离今年结束只有几个月了,官方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不过 Dilmegani 认为官方不太可能上线主网。他说:“如果主网推出,代币可能因大量用户出售而迅速贬值,这将使得代币对于用户和广告商失去吸引力。”
丁丁打折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ICP证: 湘ICP备20009233号-2
Powered by 丁丁打折网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或夸大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丁丁网 dddazhe@hotmail.com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