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比特币最近这么火?原因很简单:作为一种资产类别,它正逐步被传统金融(TradFi)所接纳。
1、被动基金的崛起
要理解 TradFi,首先要了解被动基金的发展。简单来说,被动基金就是追踪特定市场指数或细分市场表现的投资产品,而不是试图超越它们。它们遵循既定的规则和方法,为不同市场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服务。
你可能听过 SPY(SPDR S&P 500 ETF Trust)和 VTI(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这些知名的被动基金。说不定你身边也有理财顾问或长辈推荐过你买这些基金,而不是那些“空气币”。
巴菲特曾经打赌,标普 500 指数的表现会优于绝大多数主动型管理基金,结果证明他是对的。自 2009 年以来,被动基金迅速崛起,成为许多投资者的首选。
推动被动投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成本效益
被动基金(如指数基金和 ETF)的费用率通常远低于主动管理基金,因为它们不需要基金经理进行大量的“主动操作”。一旦规则和方法设定好,接下来的工作主要由算法完成,只需在季度调整时进行少量人工干预。较低的成本意味着更高的净回报,这使得被动投资对注重成本的投资者特别有吸引力。
2)可及性和分销渠道
被动基金更容易获得。你不需要费劲去筛选哪些主动基金值得投资。金融机构致力于将金融产品送到更多人手中,而被动基金由于受监管的影响,更深度融入了这些渠道。例如,大多数主动基金在推广材料方面受限,而被动投资产品已真正融入养老金体系等诸多渠道。
3)稳定的表现
“群众的智慧”往往能带来更好的结果。过去 15 年,大多数主动管理基金表现不及基准,这更凸显了被动基金的优势。尽管你可能不会像早期买入某些热门股票那样获得超高回报,但大多数人也不会将大部分资产押注在单只股票上。稳健才是王道。
4)数据说话
在美国,被动基金的资产在过去十年增长了四倍,从 2013 年底的 3.2 万亿美元增至 2023 年底的 15 万亿美元。
截至 2023 年 12 月,被动基金的总管理资产(AUM)首次超过了主动基金。
2024 年 10 月的数据显示,美国股票指数基金持有 13.13 万亿美元的全球资产和 10.98 万亿美元的美国资产,而主动管理股票基金分别为 9.78 万亿美元和 7.26 万亿美元。
指数基金如今占美国股票基金资产的 57%,而 2016 年这一比例仅为 36%。
2024 年前十个月,美国股票指数基金流入 4154 亿美元,而主动管理股票基金同期流出 3415 亿美元。
正因为如此,传统金融领域以及那些有传统金融背景的加密基金经理都对比特币 ETF 的进展高度关注。他们深知,这将是一个更大趋势的起点,真正将比特币带入普通人的投资组合中。
2、加密投资产品
比特币 ETF 和被动基金之间有什么关系? 虽然三大指数提供商(标普、富时、MSCI)一直在努力开发加密货币指数,但其采用速度相对较慢,目前仅从单一资产加密产品开始。显然,这是因为这些产品更容易推出,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成为首个推出比特币 ETF 的原因。如今,我们已经开始看到以太坊质押 ETF 以及更多基于其他加密货币的产品的开发努力。
然而,真正的潜力在于 BTC 混合型产品。想象一个投资组合,95% 为标普 500,5% 为 BTC,或者 50% 为黄金,50% 为 BTC。这类产品是金融顾问会感到更安心推荐的,并且也会被集成到投资产品的供应链中,从而扩大其分销渠道。
不过,推出和推广这些产品仍需时间。由于它们作为新产品面世,无法像现有热门被动产品那样自动享受月度资金流入的优势。
随着 MSTR 被纳入纳斯达克 100 指数,被动基金(如 QQQ)将被迫自动买入 MSTR,而 MSTR 则会利用这些资金购买更多的比特币。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 BTC- 股票 - 黄金混合型被动产品取代 MSTR 的角色,但在可预见的未来,由于 MSTR 是一家成熟的上市公司,比起新推出的被动产品,它更有可能快速符合顶级被动基金的指数纳入资格,从而扮演“比特币资产管理公司”的角色。
因此,只要 MSTR 持续利用资本购买更多 BTC,比特币的购买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当然,要让 MSTR 更有效地扮演这一角色,还需要解决一些小问题。例如,由于标普 500 要求公司最近一个季度和过去四个季度的累计收益为正,MSTR 被纳入标普 500 的可能性较小。然而,从 2025 年 1 月开始实施的新会计规则将允许 MSTR 将其 BTC 持有价值的变化计入净收入,这可能使其有资格纳入标普 500 指数。
本质上,这就是传统金融的运作方式。
简而言之,由于 MicroStrategy 被纳入传统金融的供应链,整个传统金融被动投资生态系统将无意间购买更多的比特币,就像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持有某些科技公司的股票一样,这对比特币的价格产生了类似于传统金融的效应。
丁丁打折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ICP证: 湘ICP备20009233号-2
Powered by 丁丁打折网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或夸大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丁丁网 dddazhe@hotmail.com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