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首《玫瑰少年》又一次闯入我的视线,起初以为只是首普通的励志歌曲,没想到却在网络上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各种观点瞬间刷屏。
我看到有网友这样评论:
“我从未想过《玫瑰少年》还可以这样改,连呼应玫瑰少年本人名字的‘永志不忘纪念,往事不如烟’都可以删掉,连那些身体与灵魂之间的议题讨论都可以删掉,原曲里那些为少数人群呐喊的脆弱和悲悯悉数消失,转换成两个事业有成男性在台上细数自己一路走来多么不易、靠奋斗才有今天的励志叙事。比起‘看看我们一路怎么来的’,不如多花一点时间看看在你们世界之外的叶永志遭遇了什么。有的人把流行音乐变成为少数人群呼喊的口号,有的人把少数人群呼喊的口号借来绣自己的华袍。”
但也有另一种声音反驳道:
“这首歌我很多年前就听过了,叶永志的纪录片也看过,我大学甚至为这首歌写过一篇评论,这篇评论曾经成为我们班的范文,期末的时候拿了高分。但是我依然喜欢这版翻唱,如果你了解这首歌真正的意义,听过蔡依林领奖时说过的话,你就不会把这首歌定义得如此狭隘。”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在我脑海里碰撞,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为什么同一首歌,会有如此大的争议?我决定深挖一下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很快,我找到了《玫瑰少年》真正的灵魂——那个叫叶永志的少年。蔡依林曾说过:“叶永志的故事提醒了我,在任何情况,我都可能成为某一种少数,所以我更要用同理心去爱任何我身边的人。”她希望这朵“玫瑰”能永远为这个少年盛开。
2015年,蔡依林在演唱会上,就曾用一部她委托导演侯季然拍摄的纪录片,来讲述叶永志的悲剧。一个仅仅因为举止“女性化”,就在校园里遭受霸凌,最终不幸离世的孩子。作为一个母亲,看到这样的故事,我的心都揪起来了。就像当年看《少年的你》一样,那种无力感和愤怒,恨不得能穿越屏幕,去保护那些被欺凌的孩子,去重新教育那些施暴者。
我还看到老狼也转发了一条微博,标题是《为什么玫瑰少年是一首严肃的歌》。文章里反复强调,这首歌绝非轻描淡写,它承载着沉重的分量。歌词里那句“永志不忘纪念,往事不如烟”,在原版中是直指叶永志的,被删去后,确实让一些人感到遗憾。
哪朵玫瑰没有荆棘最好的报复是美丽最美的盛开是反击别让谁去改变了你你是你或是你都行会有人全心地爱你玫瑰少年在我心里绽放着鲜艳的传奇我们都从来没忘记过你的控诉没有声音却倾诉着更多的真理却唤醒无数的真心哪朵玫瑰没有荆棘最好的报复是美丽最美的盛开是反击别让谁去改变了你你是你或是你都行会有人全心地爱你玫瑰少年在我心里玫瑰少年在我心里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不被理解、不被接纳的时刻。在某个瞬间,我们都可能是那个“玫瑰少年”,需要勇气去面对世界的偏见。而同时,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能力,去成为守护身边“玫瑰”的那个人。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也印证了它的严肃性。当初,歌曲名称的典故就源自因举止女性化而遭受校园霸凌致死的台湾男生叶永志。蔡依林当初就是被叶永志的故事触动,希望用音乐为那些为自己权利奋斗的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她甚至邀请了五月天阿信一起填词,共同把这份沉甸甸的爱与包容,融入到每一个音符里。
在世界巡回台北演唱会上,蔡依林再次深情地阐述了她的心声:
“谢谢叶妈妈,包括我自己在内,从小到大都在找认同,我们被教育什么是正常,却很少被教育要有包容心,接纳、先从接纳自己开始,也许发生在你身边很特别的事情,不代表你很奇怪,当你有对象可以倾诉,代表你开始接纳自己,也许发现自己不一样,请多一份包容心,也许真的不一样,但是那又怎样。”
这番话,至今听来依然掷地有声,它告诉我们,接纳自己,包容他人,才是真正的强大。
所以,有网友总结得很好:“那么玫瑰少年,则是缅怀叶永志,也是在为平权、LGBTQ群体发声,生而为人,何不更快乐地做自己呢?!”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复活团的小姐姐们唱起这首歌时,并没有引起太多争议。或许是因为她们的演绎,更贴近了歌曲最初那份为少数群体发声、呼吁包容的内核。而当歌曲被过度“励志化”、“个人化”时,就可能偏离了它原本的航向,触动了听众心中对这份严肃主题的守护。
《玫瑰少年》绝不是一首简单的流行歌曲,它是一面镜子,映照着社会对多元的接纳程度;它更是一声呐喊,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些为做自己而付出代价的灵魂。愿每一朵玫瑰,都能自由绽放,不被世俗的荆棘所束缚。
丁丁打折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ICP证: 湘ICP备20009233号-2
Powered by 丁丁打折网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或夸大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丁丁网 dddazhe@hotmail.com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