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几个做量化交易的朋友聊天,发现他们换了新战场。原先天天挂在嘴边的平台名字突然不说了,一问才知道是进口总卡壳,搞得操作时断时续。这事儿让我想起三月份自家经历,半夜挂的单子愣是死活刷不出最新报价,第二天起床发现错过最佳平仓点位,气得直接把显示器电源给拍灭了。
说起来也挺魔幻,现在找个稳定入口跟玩迷宫似的。上周在技术群里看到有人分享了个实时更新的导航页,点进去居然是两年前的缓存页面。更离谱的是那个页面上"最新"按钮,点完直接跳转到某盗版电影网站——这操作把我都给整不会了。
以前在陆家嘴上班时认识个做系统架构的老哥,有次喝酒聊到这事。他打了个特别形象的比方:这就好比老城区巷子里的苍蝇馆子,监管部门来检查时就挂"店面装修"的牌子,等风声过了再把折叠桌椅摆出来。只不过在数字世界,这个"装修"周期可能短到以小时计。
现在比较聪明的做法是在GitHub上建个仓库,用issues功能做实时更新。但问题是普通用户谁会天天盯着代码托管平台看?去年有个号称永久不变的主域名,结果存活时间还没我家阳台上那盆薄荷长。后来通过区块链浏览器查那个域名的whois信息,注册邮箱居然用的是俄文马甲,这操作就很有灵性。
上月参加深圳的开发者大会,有个圆桌讨论提到现在主流解决方案。比较硬核的直接上API对接,但这对小白用户太不友好。中间派做法是养着一堆服务器做自动跳转,可运维成本直追小型云计算平台。最秀的是某团队开发的P2P分布式访问协议,原理跟比特币节点分发差不多,可惜最后卡在传输速度上。
我试过至少七种方法,从 Telegram机器人到浏览器插件。最稳的反而是个特别原始的方式——在几个技术论坛养着高级账号,这些地方的管理员通常有第一手消息。有次凌晨三点收到论坛私信,说是临时切换了备用入口,结果第二天上午就听说老地址全趴窝了。这种民间情报网有时候比官方通告还靠谱。
去年这个时候吃过次大亏。某个看上去特别正规的"官网"做了全套SSL认证,连防钓鱼码都整得跟真的一样。幸亏当时多了个心眼,用虚拟机开了隔离环境操作。后来才知道那是专业的钓鱼套壳站,据说背后团伙在东欧某地办公,每天午休时间固定下线两小时——这工作制度比我们IT公司还规范。
现在养成个强迫症,每次访问前先查三次证书链。有回发现个细节:正规入口的favicon图标通常会有细微差别,那些1:1复刻的反而是李鬼。这招是从做网安的朋友那学来的,他说伪造小图标的技术成本比做个假域名还高,骗子们往往懒得在这下功夫。
上季度参加某技术沙龙时,听到个挺有意思的构想。有人打算用IPFS来做分布式入口存储,配合智能合约自动更新。理论上是挺美好,但实际测试时发现手机端根本加载不出内容。还有个团队在开发区块链DNS系统,听说融资都到B轮了,结果测试网阶段就被某个神秘力量直接掐断根服务器连接。
我倒是觉得可能最终会回归传统方式。就像早期互联网时代,大家不都是靠收藏夹和手输地址么?现在各种技术兜兜转转,说不定哪天就出现个类似"网络黄页"的权威索引。当然,在这之前咱们还是得多备几个备胎方案,这事儿就跟出门带充电宝似的,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前两天整理资料时翻到2017年的操作记录,对比现在真是感慨技术进步。那时候连双向认证都没普及,现在连个简单访问都要过五关斩六将。不过话说回来,安全性提升终究是好事,就是苦了我们这些普通用户得跟着折腾。反正我现在养成习惯了,每周五下午茶时间固定检查一遍备用入口,权当是数字时代的防灾演练。
 
                     
                     
                     
                     
                     
                     
                     
                     
                     
                    丁丁打折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ICP证: 湘ICP备20009233号-2
Powered by 丁丁打折网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或夸大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丁丁网 dddazhe@hotmail.com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