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系列新品发布会后的媒体专访中,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与X系列产品总经理韩伯啸,围绕X300系列影像战略、技术突破及未来规划展开深度分享。从产品定位到自研芯片,再到用户体验,这场对话不仅揭开了X300系列影像实力的面纱,更展现了vivo在高端市场以影像为锚点的竞争逻辑。
以用户为导向,打造产品定位差异化
当被问及X300 Pro主摄未沿用X200 Ultra的35毫米焦段时,韩伯啸直言核心原因在于产品定位的差异。vivo对Ultra系列的定义是“能打电话的相机(V单)”,在影像配置上可以更激进,为35毫米焦段预留足够大的机身空间;而X300 Pro作为“影像最好的手机”,需要在影像效果与日常便携性间找到平衡点。
“Pro系列要兼顾手感、重量与影像实力,不能为了单一焦段牺牲用户的日常使用体验。”韩伯啸解释道。这种差异化思路同样体现在标准版与Pro版的影像配置上——此次X300系列以“蔡司2亿影像大小王”为定位,两款机型影像核心能力相近,最大差异仅在于机身尺寸,既满足了追求小屏手感用户的影像需求,也覆盖了需要大屏创作的专业场景。
针对网友关注的“标准版配备专业增距镜是否定位不搭”的问题,韩伯啸给出了明确答案:“很多用户既想要小尺寸机身,又有看演唱会、远距离拍摄的需求,增距镜的配置正是基于真实用户场景设计的。”这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规划,让X300系列在影像配置上摆脱了“参数堆砌”的误区,更贴近实际使用场景。
自研、共研双轨并行,开放共享促行业进步
在影像技术层面,vivo的“双轨策略”成为关键竞争力。一方面,vivo坚持自研核心技术,从V系列影像芯片到独家影像算法,持续强化技术壁垒;另一方面,与蔡司、索尼、三星、联发科等行业龙头深度合作,共研首发器件,实现技术协同突破。
黄韬透露,vivo未来的自研芯片方案已筹备两年,期间迭代多版,核心目标是在平台、算力、功耗上实现“独家价值”。“我们不会为了宣传噱头做芯片,而是要解决用户在影像场景中的真实需求。”他强调,vivo在影像芯片研发中,会将能赋能平台的技术同步开放给行业联发科,形成“自研补短板、共研提上限”的良性循环。
这种开放心态同样体现在2亿像素技术的布局上。作为2亿像素的开拓者,vivo早已突破小像素解析力、防抖、色彩还原等核心难题,形成独特技术护城河。“早期亿级像素评价差,是因为没解决根本问题。我们花了几年时间攻克4X4合一算法、透镜透过率等关键技术,才让2亿像素从‘参数’变成‘体验’。”韩伯啸表示,vivo未来会将成熟的2亿像素技术逐步开放给行业,“优秀的技术不应被独占,共享才能推动整个移动影像行业进步”。
以影像独特性破局高端,兼顾老用户体验
面对iPhone 17系列的强势表现与“华小v”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vivo将影像作为高端破局的核心抓手。“高端市场需要vivo,是因为我们能提供别人没有的价值,而影像就是最突出的价值。”黄韬坦言,品牌接受度的积累需要时间,但X300 Pro系列凭借“半数价格、相近体验体验互有长版”,其实已具备与iPhone 17 Pro系列竞争的实力。
在快速迭代的同时,vivo也在兼顾老用户体验。针对网友担心的“新品背刺老款”问题,黄韬表示,vivo每一代新品都会“全力以赴,不留保留”,但会同步投入资源将新功能下放至前两代机型。“比如这次的Live变焦、增距镜新功能,很快会推送第一批旧机型,X200 Ultra也会同步更新,只是时间上需要一定周期。”他强调,vivo不会为了“保值率”刻意放慢升级节奏,而是通过“功能下放”平衡新品创新与老用户权益。
丁丁打折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ICP证: 湘ICP备20009233号-2
Powered by 丁丁打折网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或夸大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丁丁网 dddazhe@hotmail.com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