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科技快讯】10 月 16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科学家近期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有望推动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从目前的 500 公里提升至 1000 公里,实现翻倍增长。
固态电池性能提升的关键在于解决电极与电解质间的固固界面难题。常用的硫化物电解质硬度高,而金属锂电极质地软,两者接触时界面不稳定,严重影响充放电效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界面材料,能在电池工作时自动填充电极与电解质间的缝隙,显著提升界面贴合度。这项技术有效解决了固态电池走向实用的最大瓶颈。
同时,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团队通过聚合材料为电解质构建柔性骨架,使电池具备优异的抗变形能力,经 20000 次弯折仍保持完好。该技术还使电池储电能力提升 86%。
清华大学团队则采用含氟聚醚材料改造电解质,形成耐高压保护层。搭载该技术的电池已通过针刺测试和 120℃ 高温测试,实现了安全与续航的兼顾。
这些技术突破将加速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提供更优质的能源解决方案。
丁丁打折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ICP证: 湘ICP备20009233号-2
Powered by 丁丁打折网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或夸大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丁丁网 dddazhe@hotmail.com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