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刷推特的时候,又看见好几个加密圈的老玩家在讨论UNUS SED LEO。说真的,这玩意儿在交易所平台币里算是比较特别的存在——它不像常见的平台币那样整天搞营销活动,反而有种闷声做事的气质。我记得去年研究平台币的时候,翻过Bitfinex的财报,他们的回购机制确实比同类产品狠,每个月至少拿出27%的利润来回购销毁,这种真金白银的操作在国内平台还真不常见。
不过说到值不值得入手,这事儿得拆开看。上周我和做量化交易的朋友喝酒,他还吐槽LEO的波动率比BNB低不少,短期投机可能不够刺激。但你要是注重长期价值,尤其是看好Bitfinex生态发展的话,它那个通缩模型确实挺吸引人。我自己去年试探性地投了点,虽然没赶上最早那波红利,但每个季度看销毁数据的时候,确实能感觉到持币比例在慢慢提升。
关于币安能不能买这个问题,我特意翻了最近三个月的交易记录。现在主流交易所基本都上了LEO/USDT交易对,不过深度最好的还是在Bitfinex本体。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每次Bitfinex公布季度销毁数据前,币安上的挂单量就会突然增加,这种跨平台套利的机会老玩家应该都懂。
记得去年有次我在杭州参加区块链周,隔壁桌坐了两位做市商,他们聊到LEO在不同平台的价差管理策略。说真的,这种专业玩家的操作普通人学不来,但至少说明多个交易所上线确实提高了资产流动性。只不过要提醒的是,在币安买的话得注意交易对选择,有时候LEO/BTC的滑点会比USDT对高出0.5%左右,这个成本积累起来也不小。
很多人可能没仔细读过LEO的白皮书,我去年啃英文版的时候发现个细节——他们设置的回购触发条件比想象中复杂。除了常规的利润分配,还有涉及iFinex生态其他业务的收入分成条款。这种设计其实挺聪明的,相当于把代币价值锚定在了整个生态的发展上,不只是交易所业务。
不过说实在的,这种复杂机制也有副作用。我上个月在Disc群里看到不少新手抱怨搞不懂销毁计算规则,甚至有人误以为所有利润都会用于回购。其实白皮书里明确写了是“不低于27%”,这个“不低于”的弹性空间,恰恰体现了项目方留的缓冲余地。所以建议真想长期持有的人,还是得把官方文档翻出来逐条研究。
看LEO的K线图有个有趣的现象,它的涨跌和平台币整体走势并不完全同步。去年三季度所有平台币都在跌的时候,它反而因为当时Bitfinex推出了新的衍生品业务,走出了独立行情。这种特性让它在我投资组合里起了不错的对冲作用,虽然收益可能不如某些新锐平台币夸张,但胜在稳定。
我认识的某个传统基金出身的交易员说过,评估这类资产要看“反脆弱性”。LEO在2020年3月黑天鹅事件中的表现就很说明问题——当时市场恐慌性抛售,但它因为回购机制托底,跌幅明显小于其他同类代币。这种底层设计带来的抗风险能力,可能比表面的高收益率更值得关注。
如果你打算配置一些LEO,我觉得可以借鉴传统金融里的定投思路。我在币安的智能定投设置了每周三自动买入,虽然不可能买在最低点,但半年下来成本线控制得还算理想。关键是这种策略能避免情绪化操作,毕竟看着盘面追涨杀跌是人性通病。
另外提醒个小细节,现在有些交易所支持LEO的活期理财,但年化通常只有1-2%。与其这样,不如把代币转到Bitfinex参与他们的生态系统计划,虽然锁定期长些,但综合收益能到4%左右。当然这得根据个人资金安排来定,我通常只把不超过三成的仓位拿去做这类锁定。
最后说句实在的,任何加密资产都没有绝对的“值得”或“不值得”。就像我那位开了十年矿场的朋友常说的,关键是要找到与自身风险偏好匹配的标的。LEO这种偏稳健型的平台币,可能更适合那些已经过了追求暴富阶段,开始注重资产配置的老韭菜吧。
                    
                    
                    
                    
                    
                    
                    
                    
                    
                    丁丁打折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ICP证: 湘ICP备20009233号-2
Powered by 丁丁打折网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或夸大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丁丁网 dddazhe@hotmail.com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