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我刚接触外汇市场,记得特别清楚是2018年秋天,桂花香还飘在空气里,我却在电脑屏幕前盯着那些红红绿绿的K线图发懵。有经验的朋友告诉我,做交易最重要的不是技术分析,而是仓位管理——他管这个叫做"生存法则"。我当时还不太理解,现在回想起来,那才是我交易生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课。
刚开始的时候,总想着要抓住每个波动,恨不得每分钟都在看盘。结果呢?累得半死不说,账户还缩水了。后来慢慢琢磨出来,其实市场就像潮水,有涨有落,我们需要的不是对抗它,而是顺着它的节奏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个认知过程大概花了半年时间,期间交了不少"学费",但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市场节奏"。
说起交易系统,每个人最后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我记得有段时间特别痴迷各种技术指标,把MACD、RSI、布林线什么的都往图表上堆,结果搞得画面花里胡哨,反而看不清真正的趋势。后来在伦敦认识的一位老交易员跟我说:"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有效的",这话我现在越来越有体会。
我现在主要用的就是均线和趋势线的组合,再配合成交量来看。不是说其他指标不好,而是这个组合对我来说最直观。就像有人习惯用筷子,有人习惯用刀叉,找到顺手的工具很重要。不过这套系统也是慢慢调整出来的,刚开始总是这儿不满意那儿不满意,改来改去的,反而把原本还不错的东西给改乱了。
说到这个,我想起去年帮一个朋友看他的交易系统。他搞了个特别复杂的模型,光参数就有十几个,回测数据漂亮得不行,但实战表现总是不稳定。后来我们简化了几个看似重要实则冗余的参数,效果反而上去了。这事让我想到,有时候我们是不是把交易想得太复杂了?
交易这件事,技术层面可能只占三成,剩下七成都是心态。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年欧元兑美元那波行情,本来设好了止损,但看到价格快要触及止损位的时候,忍不住把止损往后挪了二十个点。结果呢?市场就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刚好打掉我新设的止损就反转了。那次教训让我明白,遵守纪律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需要点狠劲。
情绪管理也是个技术活。有段时间我连续盈利,觉得自己特别厉害,开始不按系统操作,结果把前面赚的都还回去了。后来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次盈利超过一定比例,就强制自己休息一天。这个方法听起来有点傻,但确实帮我避免了不少冲动交易。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止损这件事。很多人把止损看作是损失,但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成本——就像开店要付租金一样,做交易也得为可能的错误买单。关键是这个"租金"要付得值,不能白白浪费。我现在每笔交易的止损都经过仔细计算,既要给市场足够的波动空间,又不能伤筋动骨。
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觉得有些经验可能对刚开始接触交易的人有帮助。首先是要舍得花时间学习,但不是盲目地学。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太多了,最好先选定一两个主流的深入研究,把基础打扎实了再说。我见过太多人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最后什么都没学透。
另外就是要做好记录。这个习惯我坚持了三年,每次交易都会详细记录开平仓理由、当时的情绪状态、市场环境等等。时间长了翻看这些记录,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模式。比如我发现自己在周四下午容易做出冲动交易,可能是因为临近周末有点焦虑?找到这个规律后,我有意避开这个时间段做重要决策,效果立竿见影。
资金管理这块我也想多说两句。很多人总想着一次性赚个大的,但我更倾向于稳健增长。我的原则是单笔风险不超过总资金的2%,日内最大回撤不超过5%。听起来保守,但长期来看复利效应很可观。就像跑马拉松,开始冲得太猛后面就没力气了。
最后想说,交易这条路每个人走的都不一样,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最终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市场永远在那里,机会也永远都有,重要的是活到抓住机会的那一天。有时候慢就是快,这个道理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真正明白。
丁丁打折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ICP证: 湘ICP备20009233号-2
Powered by 丁丁打折网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或夸大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丁丁网 dddazhe@hotmail.com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