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刷推特,发现硅谷那帮热衷太空探索的老朋友们都在转发一个叫“火星自治协议”的白皮书链接。点进去一看,这个项目打算在火星殖民地建立去中心化的金融基础设施,他们的代币简称MARS。当时就觉得挺有意思——人类连火星土壤样本都还没运回来呢,这帮人居然已经在规划外星经济体系了。
仔细研究了下技术文档,发现他们设计了两层架构:主链处理地球与火星间的跨星际交易,侧链负责火星表面的日常结算。这种设计倒也不是纯噱头,毕竟地火之间二十多分钟的信号延迟,确实需要特殊的共识机制。我认识的那个MIT天体物理博士还真的去当了他们的技术顾问,据说解决了星际网络断联时的数据同步难题。
上周和做量化交易的老王喝酒,他冷不丁问我知不知道MARS币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我说你还真敢碰这种概念币?他笑着掏出手机给我看持仓——原来他小仓位买了些,说是就当给未来埋个彩蛋。这种心态在圈里挺常见,去年某交易所上架星际币时,我身边至少有五个技术出身的朋友各买了百来美元,权当支持太空探索事业。
不过要注意的是,现在市面上冒出来不少山寨版本的“星际币”。正版MARS的代币合约地址在官网挂着,链上数据显示持有地址才两万多个,流动性池深度也有限。有次我在技术社区看到有人把某个仿盘项目错认成正主,幸亏被早鸟玩家及时指正。这种新兴资产的门槛,确实比买比特币复杂多了。
要是真想配置点星际概念的资产,目前主要有三个渠道。最省心的是在二线交易所的创新区找,挂限价单慢慢等成交。不过得承受较大价差,昨天我看买一和卖一能差出三个百分点。另一种方式是在项目的Discord社群找早期贡献者场外交易,但这需要足够的分辨能力,我就遇到过假装社区成员的骗子。
最稳妥的其实是通过合规的Launchpad平台参与兑换。记得上个月某个太空科技主题的IDO,需要先持有平台币才能获得认购额度。我有个做天使投资的朋友走了这个渠道,虽然冻结了部分资金三个月,但避开了上市初期的价格剧烈波动。他说这种长锁定期反而能过滤掉很多投机资金,这话确实在理。
关于这类前沿资产的价格预期,业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传统金融出身的分析师习惯用折现模型,但星际项目的现金流根本无从测算。而加密原生投资者更关注社区活跃度和技术里程碑,比如最近火星协议测试网完成首次跨行星模拟交易,推特讨论量立即暴涨三倍。
我在线下Meetup见过个挺有意思的年轻人,他开发了套情绪指数追踪工具,专门监测太空科技新闻对代币价格的影响。根据他的数据模型,每次NASA公布火星探测新发现,相关概念币通常在48小时内会产生超额收益。不过样本量太少,这种规律能否持续还很难说。
有次和项目方核心开发者视频会议,我问他们是否担心被贴上“过度概念化”的标签。那位戴着太空署棒球帽的CTO突然兴奋起来,当场演示他们的抗辐射节点设计——这些硬件方案居然真参考了 JPL 实验室的太空计算机标准。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或许我们这代人真能见证地球经济系统向地外拓展的初始阶段。
最近在整理投资笔记时,我特意把MARS币的代码说明页打印出来放在案头。倒不是多么看好短期走势,而是觉得这种融合了太空探索与加密技术的尝试,本身就在拓展人类文明的边界。就像九十年代人们难以想象互联网会如何重塑世界,现在的我们或许也低估了星际经济系统的可能性。当然,任何创新都伴随风险,这点永远值得警惕。
丁丁打折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ICP证: 湘ICP备20009233号-2
Powered by 丁丁打折网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或夸大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丁丁网 dddazhe@hotmail.com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