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些朋友都在问我,这个叫ZK的代币到底什么来头...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的时候也纳闷,毕竟现在各种项目层出不穷,能让人记住名字的还真不多。后来翻了白皮书,发现它背后其实是一整套零知识证明技术的应用生态。简单来说,就是能在不暴露具体信息的情况下验证交易真实性,这种技术在前几年的区块链圈子里算是比较前沿的概念。
记得去年参加上海区块链周时,隔壁展台就在演示零知识证明的验证过程。那个工程师用了个特别形象的比喻:就像你向酒保证明自己年满18岁,但不需要出示身份证具体出生日期,只需要让他扫描某个加密凭证。当时觉得这技术落地还挺遥远,没想到现在已经有成型的项目在做商业应用了。
要说ZK币最吸引我的地方,倒不是那些花哨的技术名词,而是他们团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考方式。上个月我测试他们的测试网时发现,转账手续费居然比常规链上交易便宜了七成左右。虽然现在主网还没完全开放,但能感觉到他们在可扩展性上确实下了功夫。
不过有个细节让我有点顾虑——他们的经济模型里预留了30%的代币给团队。虽然锁仓期写着四年,但在这个行业里,白皮书承诺和实际执行出现偏差的情况见得太多。就像去年那个叫星链的项目,开头说得天花乱坠,结果团队代币解锁后价格直接腰斩。
真要买ZK币的话,现在主要得靠去中心化交易所。我上周在Uniswap上试过,当时滑点设置在2%左右还算能接受。不过要提醒的是,最好别在网络拥堵时段操作,有次我在欧洲下午四点左右交易,Gas费居然比平时高了五倍,简直离谱。
如果初次接触DeFi操作,建议先用小金额走一遍完整流程。我去年带个朋友入场,他就是在确认交易时没调整GasLimit,结果200美金卡在合约里三天才找回。现在想想,要是当时用个模拟交易功能先练手就好了。
最近Twitter上几个技术大V开始频繁讨论ZK技术赛道,这种氛围让我想起2020年的DeFiSummer。不过现在的市场环境明显更理性了,光有概念已经很难掀起浪花。上周在Discord里看到他们开发团队透露,下个季度要和某个传统支付机构做技术整合,这种实际进展反而更值得关注。
我个人的判断是,ZK币短期价格可能会受大盘情绪影响,但中长期还是得看生态建设。就像当初 Polygon 刚出来时,很多人觉得只是个侧链解决方案,没想到后来能发展成现在这样的规模。关键要看他们能否吸引到优质的DApp开发者,毕竟技术最终要为应用服务。
关于能涨到多少这个问题,其实谁都没法给出准确答案。不过我们可以参照类似项目的成长轨迹:如果生态发展顺利,明年这个时候或许能看到现有价格的三到五倍。但要注意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周期,要是遇上熊市,再好的项目也难免被拖累。
我认识的一个机构投资人上个月做了个很有意思的推演:他把ZK币和同赛道其他项目做了个对比矩阵,发现技术评分在前20%,但市场声量只排到中游。这种反差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机会,就像当初没人看好的SOL,后来成了黑马。
说到底,数字资产投资最忌讳的就是盲目跟风。去年我在NFT热潮里吃过亏之后,现在做每个决策前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项目解决了什么真实需求?团队是否有持续开发能力?当前估值是否透支了未来预期?或许这些问题,比单纯猜测价格更能帮我们看清方向。
丁丁打折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ICP证: 湘ICP备20009233号-2
Powered by 丁丁打折网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或夸大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丁丁网 dddazhe@hotmail.com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