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曾想文章才发出不到俩钟头,就勾引来近二万人的围观,评论加私信给我的留言信息,已早超过百条之多。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我的那片碎文之所以能够引起恁多人的共鸣,那就是我说出了很多人想说而还没有说出来的痛处。
当然这其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是咱们打小就吃着、闻着、想着水煎包而长大的永城老乡们。有薛湖的、滦湖的、刘河的,还有芒山的。
留评中有骂者,有夸者,但更多的还是静心思考者,有一句老话不是说么,爱之切,恨之深也。今天我特将其中跟两位永城籍老友网友的留言对话抄录下来,以供大家思量
@靠近你温暖我:我老家就是薛湖的。说实话,以前我还八九岁时,那会的薛湖牛肉煎包才是最地道的。
那时牛肉也便宜,所以煎包皮薄馅多,粉条几乎添加的很少,面吃起来也有嚼劲。
那时,每次去街上,总要点几元钱的煎包。再要一份味道美美的胡辣汤,那滋味别提了。
可现在都成为过去了,现在的煎包真是不敢恭维。纵观各大中小城市所有的煎包店,想吃牛肉的。可以说几乎没有。
当然,不排除可能也有那么一两家(毕竟牛肉价格太高,成本管控着呢)除非你自己做牛肉的。
在这爆个料,现在的煎包大都是用的猪肉的。凡是门头打着牛肉煎包的。里面可以说,你能吃到牛肉味都算不错了。
猪肉都不会给你放多,而且有的不良商家用的都是很便宜的猪肉。只有个别的诚信店家用的猪肉是好的。
当然现在里面添加的粉条太多了(粉条价位不同有的特别便宜)已失去了原有煎包的味道。
皮厚馅少,不说。面吃起来都粘牙。某些人为了一味地追求利益。把原始的煎包技术和味道都搞砸了。
自己毁自己啊!希望有良知的生意人,为了祖传的煎包技术,把心思放正,好好延传下去。谢谢!
我回复说:老邻居好!多会儿连续看了几遍,你说的这番话。我很痛心,也很纠结。
同作为一个土生土成的永城人,我真心希望咱们全体的永城人都能站出来,齐心协力共同呵护好咱们大永城的这张极具传播力、美誉度的特色美食名片。
因为我始终认为,吃,才是文化最直接的体验方式。特别是近年,我们市政府不也提出了,要从面粉名城跨越发展为食品名城吗?
那么咱永城风味名吃三宝的这张王牌,就不应该不引起决策者的重视了。
您说的不假!千万不能再让那些心存不良的人,肆意妄为地贱踏着咱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了。
其实,敢于勇揭自丑的,并不算丑啊。只有知道反思了,咱们的永城牌水煎包子,才能更有大的希望!
@好吃懒做有点闲:我不是郑州的,能发个声吗?老乡!前段时间,我家附近开了个煎包店。
我一听店主熟悉的豫东音,再尝一口那小巧胖乎的煎包。咦,俺类娘!牛肉的,里面还有粉条,这不正是俺魂牵梦绕的家乡味么?
顿时有种众里寻它千百度惊喜中的感慨。我理所当然,成了这的常客,并且呼朋唤友的帮老乡招揽生意。
开业前三天,味道很好,生意络绎不绝。再去时,就听顾客众说纷纭。买回煎包给儿子吃,他告诉我,妈妈我要吃肉的呀,你怎么买的全是素的?
我说这个带粉条馅的就是肉的呀。他说,难道粉条是肉吗?这不全是粉条,哪有肉呀!
由于个人原因,没有机会去吃煎包,再去时,已经人去楼空了,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
有时路过,独留下的红条幅特别刺眼,我总会望而兴叹,一直保留豫东音的我,在异地他乡,寻个正宗家乡味就这么难吗?
我说:唉!啥球法子呀!作为一个在郑州混达了二十多年的永城籍专业吃货,我都觉得可魈(羞)得晃!
典型的小农意识!捡个芝麻,丢个西瓜。看住怪精呢!实则憨哩狠着嘞!
这或许也正是,为啥镇么多年过去了,大多数的永城水煎包豆粥馆,依然还是夫妻型的小门店居多的主因吧!
眼光短,格局小。说句老实话,我真心期待能碰上一个敢把永城风味名吃“三宝”当作毕生所追求的事业来做的店家。
如果有,我愿意无偿助他一臂之力,并会尽我所能与他一起共同将咱大永城味道发扬光大!
本文转载于:https://www.sohu.com/a/689876657_120671334 如有侵犯,请联系dddazheyh@163.com删除
丁丁打折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ICP证: 湘ICP备20009233号-2
Powered by 丁丁打折网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或夸大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丁丁网 dddazhe@hotmail.com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