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打折网 - 网友优惠券分享网站,有688999个用户

京东优惠券 小米有品优惠券

当前位置 : 首页>电脑数码>设计强国|对话行业巨擘,破解陶瓷产业升级密码

设计强国|对话行业巨擘,破解陶瓷产业升级密码

类别:电脑数码 发布时间:2025-10-10 16:34

2025 年 9 月 25 日 - 28 日,“设计强国・香山话谈 — 景德镇智汇”活动在“千年瓷都”景德镇珠山区隆重举行。作为中国・香山设计百人会年度重要活动之一,本次盛会汇聚了百余位工业设计领域泰斗、高校学者、企业高管及跨界专家,围绕“设计强国”八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从 2024 年北京香山首谈,到刺桐话谈、武汉会谈的持续推进,“香山话谈”已成为中国工业设计领域的“思想策源地”。此次落地景德镇,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重要指示的实践响应,更是瞄准“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幕的关键节点,为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与工业设计强国战略落地寻找破局路径。

太平洋科技作为垂直科技媒体,全程参与本次活动,并深度对话柳冠中、何人可、陈汗青、朱钟炎、庞学元5位重量级嘉宾,从产业升级、技术融合、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等维度,挖掘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创新可能,解码工业设计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逻辑。

工业设计强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柳冠中中国·香山设计百人会 倡议发起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 清华大学 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记者】“十五五”时期,您认为工业设计强国的目标与使命是什么?

【柳冠中】我觉得“十五五”工业设计强国,最核心的就是要从过去的“跟随型设计”转成“引领型设计”—— 以前我们常跟着西方的标准走,人家出什么我们学什么,未来得有自己的东西。具体要做的,我看就三个方向:

第一个是产业升级,得让设计从“美化工具”变成“决策核心”。你想啊,过去设计就是给产品涂涂颜色、改改造型,太表面了。以后企业开会,设计总监得进核心层,从项目立项开始就参与,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全流程都得有设计的影子。而且不能只把设计当“赋能的小帮手”,它本身就是个独立产业,能把场地、技术、钱、人这些资源捏合到一起,搞出新产品、新业态。就像景德镇陶瓷,不能总盯着碗碟,得往“科技陶瓷”转,这才是升级。

第二个是文化输出,要让“中国设计”在全球有话语权。设计强国不只是技术好、效率高,更得能输出我们的文化和标准。别再想“弯道超车”了,人家定好赛道我们怎么超?要“换道超车”—— 从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出发,搞自己的设计标准。比如景德镇陶瓷,把传统纹样用现代方式做出来;中国的祥云、青花,得有国际化的设计语言。让“中国设计”不只是“中国制造”,更是“中国标准”,通过产品把我们绿色、和谐的理念传出去。

第三个是人才协同,要把“老中青”的力量都激活。一方面,很多退休的设计师、工程师有经验、有想法,以前没机会实现,我们可以积极搭建具备思维共融特性的多元化交流平台,让他们把想法说出来,再让中青年团队去落地。另一方面,得培养“全才型”设计师,不能只懂画画。现在产业链这么复杂,设计师得懂技术、会合作、能看懂市场,这样才能跟各个环节配合。

智能技术+工业设计:重构陶瓷产业链的“三驾马车”

何人可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 主席湖南省麓山实验室 主任

【记者】当下陶瓷产业正加速拥抱智能技术,您认为智能技术与工业设计的融合,可在哪些环节重构生产与销售链条?

【何人可】智能技术跟工业设计一搭,对陶瓷产业链来说就是“全链路升级”,主要能改三个核心环节:

首先是生产环节,能打破造型和工艺的局限。以前做陶瓷,要么拉坯要么灌浆,造型很单一;颜色和图案得等坯体干了再画、再烧,又费时间又容易出错。现在有 3D 打印就不一样了,造型、颜色、材质能一次成型 —— 想要复杂的形状、细腻的图案,打印机直接做出来,效率和精度都高多了。而且 AI 能帮着调参数,比如烧窑的温度、时间,算得比人准,能耗降了,废品也少了。

然后是定制环节,能实现“一人一版”的小批量生产。现在消费者都想要个性化的东西,以前做不到,因为要开模、批量产。现在通过电商平台、手机端,能直接问用户要什么 —— 要多大的碗、喜欢什么颜色、想印什么花纹,AI 很快就能出设计图,再对接柔性生产线,哪怕只做一套也能行。比如给一个三口之家做餐具,能根据他们的饮食习惯设计器型,比买现成的实用多了。

最后是销售和市场环节,能精准对接不同地区的需求。我们可以建个全球文化数据库,把各个地方的偏好都装进去 —— 比如伊朗人喜欢大尺寸的盘子,欧洲人喜欢简单的纹样,AI 分析完就能自动出适配的设计,产品出口就更受欢迎。另外,还能把陶瓷跟智能家居结合,比如智能马桶的陶瓷部件、能测水质的陶瓷水杯,从“传统日用品”变成“智能功能品”,这又是新的增长点。

高层次设计人才培养:五个维度筑牢“德才兼备”根基

陈汗青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名誉院长

【记者】当前行业对高层次、跨学科的国际化设计人才需求迫切,您认为应从哪些维度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陈汗青】培养这种人才,得围绕“德才兼备、目标导向、系统赋能”来做,具体分五个维度:

第一个是品德和理想,这是根本。学生一进大学,就得给他们植入“设计报国”的想法。我上设计概论课的时候,会让每个学生站在全年级面前讲,未来想怎么用设计服务国家、服务老百姓,树立“至诚为民、至善至美”的方向。如果连这点追求都没有,技术再好也走不远。

第二个是结合兴趣和需求。不能硬逼学生学设计,如果他对设计没感觉,心里想的是别的行业,我们也不拦着,帮他转到合适的领域,有时候反而能做得更好。但对有兴趣的学生,就要帮他找到个人兴趣和国家、行业需求的结合点 —— 比如他喜欢陶瓷设计,就引导他关注景德镇陶瓷的创新升级,给他搭平台,让他能把兴趣做成一辈子的事业。

第三个是教方法、传能力。不能只教专业知识,更要告诉学生怎么实践。比如创业要走哪些路、行业有什么门槛、怎么跟团队合作把事做成。我常跟学生说,一个人再厉害也干不过一个团队,得学会“抱团”,形成“同心协力、无坚不摧”的意识,这样才能攻克难题。

第四个是专业和艺术要精进。我是清华美院毕业的,我们院训有“顶天立地、德厚艺精”,这特别重要。光有品德和理想不够,专业技术、艺术审美、设计创新都得精益求精。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艺术要精湛”,只有手艺过硬,设计出来的东西才能站得住脚,不然就是空有口号。

第五个是搭系统生态,我把它总结为“五经五精”。方向要精准,盯着国家急需的高难度目标;团队要精锐,把不同领域的人聚到一起;机制要精进,形成健康的学术生态,就算带头人换了,也能良性发展;平台要精耕,不能搞自娱自乐,要打造成国家级、世界级的平台,吸引全球的高手来;成果要精品,得拿出让行业、让世界眼前一亮的东西。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深耕专业,又能跨界协作,才是国际化的人才。

设计赋能品牌:从价值到形象的“三维落地”

朱钟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建筑城规学院、汽车学院教授兼博士生导师

【记者】品牌竞争的核心是价值与形象的竞争,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应承担哪些关键职能?

【朱钟炎】设计就是品牌的“核心载体”,要做三件事:落地价值、具象形象、传递承诺,具体分三个维度:

第一个是构建核心价值,得从解决问题出发。设计的本质不是画画,是“解决需求、创造价值”。不管是民生用品还是国家需要的产品,设计前都得先搞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用户用陶瓷碗有什么痛点,国家需要什么样的高端陶瓷材料。就像景德镇陶瓷要做高端品牌,不能总想着“锅碗瓢盆”,得通过设计提升技术含量,比如搞耐高温的宇航陶瓷;同时把祥云这些传统纹样现代表达,这样才有核心价值。

第二个是塑造品牌形象,要兼顾“里子”和“面子”。“里子”是内在质量,比如陶瓷的原料配方、烧制工艺,这是根基 —— 就像人民大会堂的国宴瓷,首先得结实、安全,不然再好看也没用。“面子”是外在设计,比如器型、纹样、色彩,得有独特的视觉符号,比如简洁的线条、辨识度高的颜色,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这个品牌,做到“既有实力,又有吸引力”。

第三个是传递品牌承诺,要结合文化和体验。一方面,设计要融入品牌的文化基因 —— 比如景德镇陶瓷的千年制瓷技艺,要在设计中体现出来,让产品成为文化的“代言人”。另一方面,要优化用户体验,比如设计可回收的陶瓷包装,告诉消费者“我们重视环保”;把非遗工艺用现代方式做出来,让消费者感受到“我们既传承又创新”。这样承诺才不是空话,消费者才会认可。

智能技术 + 工业设计:打通全产业链的“任督二脉”

庞学元郑州大信家居有限公司 创始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

【记者】AI、数字孪生等技术正重塑产业格局,工业设计应如何与这些技术融合,实现全产业链协同?

【庞学元】核心就是“用技术当工具,打通‘设计 - 生产 - 服务’的全链路”,关键要突破三个层面:

第一个是提升设计效率,从“手动”变“智能”。以前设计师画纹样、调参数,得反复改,特别费时间。现在 AI 能帮着做这些重复性工作,比如自动生成几种陶瓷纹样、优化烧制参数,设计师只需要聚焦创意和策略就行。还有数字孪生,能建个虚拟的设计模型,在电脑里模拟产品怎么用、怎么生产,提前发现问题 —— 比如陶瓷器型会不会烧变形,不用做实体样品就能改,设计周期能缩短不少。

第二个是实现产业链协同,从“信息孤岛”变“数据互联”。我们可以用 AI 和数字孪生搭个全产业链数据平台,把设计、材料、生产、物流、售后的数据都整合起来。比如设计的时候,能实时看到材料库存够不够、生产设备能不能做;生产的时候,机器能根据设计数据自动调工艺,不用人反复沟通;售后的时候,用户用产品的数据能反哺设计,比如哪个功能不好用,下次就优化,形成“设计 - 生产 - 反馈 - 迭代”的闭环,再也不会“设计和生产两张皮”。

第三个是融合文化和技术,从“复刻传统”变“创新表达”。智能技术能帮传统工艺“活”起来,比如景德镇的祥云、青花,我们可以用 AI 分析它们的结构规律,再结合现代审美,生成新的设计元素;用数字孪生模拟传统窑炉的烧制过程,调温度、调气氛,既能保留传统釉色的质感,又能让生产更稳定。这样“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就能一起发力,而不是互相矛盾。

写在最后:从“跟随型设计”到“引领型设计”,从传统手工艺到“科技 + 文化”双轮驱动,本次“设计强国・香山话谈 — 景德镇智汇”活动,不仅为景德镇陶瓷产业指明了转型升级的路径,更勾勒出中国工业设计强国的实践蓝图。

嘉宾们的分享,既聚焦技术融合(AI、3D 打印、数字孪生)与产业升级的落地细节,也关注文化传承(非遗现代表达、中国设计标准)与人才培养的长远价值,更强调“政府 - 企业 - 高校 - 平台”协同的生态力量。这与景德镇作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定位高度契合 —— 既要守护“千年瓷都”的文化根脉,也要以设计为笔、技术为墨,在新能源、智能化浪潮中书写“中国陶瓷”的新故事。

对于科技行业而言,本次对话的价值不仅限于陶瓷领域。从设计驱动产业决策、技术重构消费场景,到文化赋能品牌价值,其核心逻辑可延伸至全屋定制、智能家居、软装陈设等多个赛道。未来,随着“十五五”工业设计发展纲要的落地,“设计 +”将成为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而景德镇的实践,或将成为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范本。

(注:本文内容根据采访录音整理成稿,因篇幅限制有所删减。)

丁丁打折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ICP证: 湘ICP备20009233号-2

Powered by 丁丁打折网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或夸大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技术支持:丁丁网 dddazhe@hotmail.com & 2010-2020 All rights reserved